演绎当代苏州好风光,《复兴》民族交响音乐会奏响“国乐之春”
来源:球友会 更新时间:2024-11-10 13:31:37
丝弦拨动,国乐之春勾起对历史的演绎深情回望;鼓乐奏鸣,激发对未来的当代美好憧憬。4月19日晚,苏州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复兴》民族交响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震撼上演,好风为第二届国家大剧院“国乐之春”艺术节带来苏州声音,光复以新篇佳作展现出民族音乐的兴民响音时代创造力和文化凝聚力。
去年11月,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携《琴动山河》亮相国家大剧院。国乐之春时隔不到半年,演绎乐团再度晋京演出,当代这也是苏州乐团第六次登上这座舞台。本场音乐会由著名指挥家、好风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彭家鹏执棒,光复特邀著名二胡演奏家胡志平、兴民响音著名琵琶演奏家董晓琳加盟,与乐团青年演奏家共同献艺,集中展示了四部优秀的当代中国民族管弦乐作品,充分展示了中国民族音乐管弦化、交响化艺术探索的最新成果。
奏国乐华章,谱写江南盛景好风光
音乐会开场,彭家鹏轻抬指挥棒,浓郁的姑苏风情随着管弦乐的奏响流淌在舞台之上。此次世界首演的中国管弦乐版《苏州好风光》为乐团委约著名作曲家刘长远创作。作品聚焦于纯粹器乐的表达,最大幅度地突出管弦交响的韵味。从热烈的快板、抒情的慢板再到激情的广板,呈现了焕然一新的音乐风采和梦幻无限的姑苏盛景,让观众领略到一座历史与现代交融、活力四射的苏州城。
接着,著名二胡演奏家胡志平和著名琵琶演奏家董晓琳先后登场献艺,以其精湛的表演为舞台增色。一曲《洪湖主题随想曲》诉说着革命者无畏前行的英雄事迹,以乐声展现民族风骨神韵。胡志平的拉奏极具个人风格,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随后,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以深入人心的蒙古族传奇故事为灵感,巧妙地将传统民族乐器与管弦乐相融合,在董晓琳的精湛演绎下,琵琶的旋律动人心弦,勾勒出的音乐画面生动而鲜明,浸润着浓郁的蒙古风情。
展时代精神,凝聚民族复兴正能量
音乐会下半场,第五中国交响乐《复兴》重磅上演。
《复兴》是乐团委约作曲家关乃忠创作,作品充分借鉴西方交响乐的创作手段,立足于中国民族音乐传统,融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以苏州弹词开篇为动机,引用敦煌琵琶曲为素材,以盛唐气象为切入点,描述了一个伟大民族的荣辱悲欢,预示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强盛。
琵琶声潺潺如溪流,奏出《复兴》的开篇音符;隆隆的鼓声起,锐意进取的尚武之气弥漫开来……《复兴》主题鲜明地紧扣着新时代的脉搏,在每一个音符中传递出对中华民族复兴强盛的坚定信念。当最后一声音符落下,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与掌声。
音乐会落幕,现场观众仍难掩兴奋之情。“《复兴》每个乐章的故事性都很强,能听出江南的元素,又有京韵味道,绽放出的音乐生命力特别旺盛,我没想到民族管弦乐可以如此精彩,简直颠覆了我的认知!”“之前听过女声版本的《苏州好风光》,我认为这次的改编非常巧妙,以纯粹的中国管弦乐语言带领我们穿越古今,感受苏州古城的独特魅力,体会到了那份恬静与和谐。”
据悉,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董耀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原副主席夏潮,中国音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天文,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吴玉霞等出席观看演出。出席观看音乐会的还有中央、北京相关艺术院、团负责同志,以及作曲家、演奏家、理论评论家等各界观众千余人。
聚创作力量,打造丝竹交响新篇章
六次亮相国家大剧院,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坚持带来委约新作,从典雅雄浑的《风雅颂之交响》,到充满神秘东方色彩的《天方夜谭》,再到描绘新时代的《琴动山河》,乐团不断邀请著名作曲家创作新作品,为传统音乐注入新鲜血液和创新元素。历次国大演出,不仅展示了乐团在艺术深度上挖掘的成果、全面检验了乐团的实力,也增强了乐团厚植江南文化、发展民族音乐的信念。
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彭家鹏表示:“此次参加‘国乐之春’艺术节,对于乐团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观众的热烈反响和同行的认可,让我们更加深切地意识到所肩负的文化使命,也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源泉。这次我们一方面选取经典,一方面带来新作《苏州好风光》和《复兴》,就是希望可以展现中国管弦乐传承与创新的力量,继续推动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让世界听见国乐之声。”
长期以来,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始终致力于在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民族音乐交响性、国际性、时代性的创新探索。结束“国乐之春”的演出,接下来乐团还将参与由江苏省文旅厅主办的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未来,乐团将继续追求卓越,秉承“丝竹江南、丝竹交响”的艺术定位,为打造新时代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国际化品牌贡献力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徐珩